今年以來,淮安市淮陰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學史力行”,按照“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要求,聚焦民生實事,爭當為民服務先鋒,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多措并舉,加強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低保低收入戶、農村勞動力、殘疾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兜牢民生底線。截至9月底,全區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632人。
做好“紅娘”,搭建平臺促就業。開展以“幫扶促就業 增收助振興”為主題的系列就業幫扶活動,通過各鎮、村、社區平臺廣泛開展免費的就業培訓、創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宣傳,發放宣傳資料4000余份,提供政策咨詢3000余人次。調查推廣企業用工信息,通過電話聯系、實地走訪等措施調查133戶企業,收集整理65家缺工企業信息并進行推廣宣傳。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招聘活動,依托“淮安就業”、“幸福淮陰”微信公眾號、網絡直播和人力資源市場等,將網絡招聘與現場招聘相結合,搭建企業與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殘疾人等用工對接平臺。據統計,共1106家企業發布崗位信息42080個(次),達成就業意向12876人。
助力“飛翔”,提高就業競爭力。實施“展翅”行動,整合培訓資源拓展培訓項目,運用公開招投標模式,引進8家培訓機構17個職業(項目)多元化開展線上線下職業技能培訓,并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及下崗失業等就業困難人員。截至10月底,給予吸納414名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民工就業的淮安廣濟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淮陰區藥店、淮安金鼎工具有限公司等20戶企業及其新吸納的18名留鄉就業人員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和一次性就業補貼。截至目前,共發放各項補貼1063.64萬元,其中為1363人次發放適崗培訓補貼54.52萬元,為631人次發放就業培訓補貼23.64萬元,為360余戶企業發放以工代訓補貼953.29萬元,為383人次發放生活費補貼9.69萬元,為20戶企業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20.7萬元,為18名留鄉就業人員發放一次性就業補貼1.8萬元。
優化服務,護航大學生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回鄉創業,提供商事服務、經營場所租賃補貼等政策資金支持。開展名校優生招聘、組織企業赴外招攬人才。開展就業見習崗位,提升就業能力。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崗位信息推薦、人事檔案代理等服務。精準幫扶困難家庭畢業生,確保困難家庭畢業生全部實現就業。截至10月底,開發青年(含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547個,組織青年(含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194人。
強化援助,促進靈活就業。為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自謀職業開辟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各項手續。積極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不斷強化援助力度,截至目前,已審核認定就業困難人員2904人,其中殘疾人員25人。對于實現靈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對其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60%進行補貼,為4990人發放社保補貼資金894.76萬元。
加強扶持,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發放富民創業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以及加強創業載體建設等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將返鄉創業農民工作為富民創業貸款重點支持對象,助力農民工創業。到10月底,已支持成功自主創業3209人,帶動就業11710人,為657戶創業者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10229.7萬元,為171戶創業者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貼息140.53萬元,其中:農民成功創業人數1699人,創辦各類經濟實體1340個,帶動就業人數6140;為465名農民創業者發放創業貸款6850萬元,為107名農民創業者發放貸款貼息85.82萬元,分別占比66.96%和61.07%。為轄區內群眾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場地租金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各類創業補貼40.55萬元。加強創業平臺載體建設,申報10個創業項目參加創業大賽,扶持培育的大學生創業項目7個,其中3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入圍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重點打造創業孵化基地、搭建創業平臺。挖掘培育淮安合伙人和曼度廣場2個創業基地參加省、市級基地選拔,吸引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引領大學生創業214人。
開發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加大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力度,積極發揮就業補助資金功能,以政府開發為主,通過安排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就近就地優先安排殘疾人。對于已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穩定就業的公益性崗位,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目前已開發公益性崗位96個,85人推薦到崗,其中16人為殘疾人,已發放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36.2萬元。